长江大学油藏信息研究所成立于2010年3月,以威尼斯注册登录主页为依托,联合计算机科学与应用和油气田开发工程等学科的优势资源,开展常规油气藏、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油气藏的数值模拟、试井分析、产能预测、储层伤害评价与保护以及试井在测井中的应用研究。
一、研究方向
1.油气藏数值模拟。研究油气藏中多相流体渗流规律的数值计算方法,评价和优化油气藏开发方案。
2.石油工程计算技术。利用现代优化算法,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数值计算、生产运行、管理过程优化、数据组织与挖掘、智能决策支持与风险评价等的系统理论与方法。
3.石油应用软件研发。利用软件工程思想,以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现场应用问题为导向,开展石油应用软件研发,解决现场难题,提高油田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4.测录井信息处理技术。以计算机应用为工具,以设备研制及应用为手段,基于测录井过程中的地质模型研究、理论方法研究,以测录井信息综合一体化处理为目的,为油气田开发服务。
二、研究队伍
长江大学油藏信息研究所的研究队伍以王新海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为核心,研究队伍稳定在四十余人的规模,具体包括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田开发、计算机应用等多个学科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油气田开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田开发、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部分研究成员简介如下:
(1)王新海,教授,博士,博导,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8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力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9月—1991年7月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学习,获油气田开发工程博士学位;1995年12月—1996年6月在美国怀俄明大学进修。主持完成了国家“973”项目、国家“八五”攻关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项目、中石油项目、中石化项目。其中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奖二等奖一项、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作为第一作者或独撰在《科学通报》、《SPE》、《地质学报》、《石油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三十篇。现为《石油学报》编委。
(2)余华平,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威尼斯注册登录主页副院长。2001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毕业,200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生专业毕业,2015年取得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试井分析,计算机技术在试井分析中的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与油气田安全检测与监控。
(3)江山,副教授,博士。2001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石油地质系,2004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2011年获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油气藏数值模拟、非常规油气开发。
(4)刘波涛,副教授,博士。2003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计算机技术与科学系,2006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15年取得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渗流力学理论计算及计算机技术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
(5)陈岩,讲师,博士。2006年毕业于长江大学信息与数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2010年毕业于长江大学信息与数学学院应用数学系,2014年取得油气田开发工程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渗流力学理论、应用与计算。
(6)陈鹏,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渗流力学理论、应用与计算。
三、近五年来的主要支撑项目
[1]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均质砂岩油层损害的矿场评价方法研究;
[2]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利用地层测试资料对油藏进行早期评价的研究及应用;
[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新技术推广项目:保护油气层技术;
[4]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重点工程项目:测试资料的非常规解释方法研究;
[5]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重点工程项目:深探井储层损害室内与矿场评价方法研究;
[6]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井下储集层含油气性早期评价技术研究;
[7]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项目:库车山前构造储层渗流特征研究、碳酸盐岩油气藏试油压差选择技术;
[8]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克依构造带高压气藏测试(试井)资料评价方法研究;
[9]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气层损害矿场评价应用研究;
[10]国家973项目(2002CB211709):煤层气定向羽状水平井开采机理研究;
[11]国家973项目(中国石油配套项目):注气开采煤层气数值模拟研究;
[12]国家973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配套项目):沁水盆地晋城地区煤层气开采的定向羽状水平井设计研究;
[13]国家973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配套项目):低渗非达西渗流煤层气定向羽状水平井开采的数值模拟方法与应用;
[14]国家973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配套项目):煤层损害评价方法研究;
[15]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乾安油田CO2驱油藏工程研究;
[16]国家重大专项(2008ZX05013):低渗、特低渗油藏相对高产富集区预测技术研究;
[17]国家重大专项:超深超高压气井及完井工艺研究;
[18]国家重大专项(2009ZX05038-006):不同井型模拟处理方法研究(煤层气数值模拟技术及软件开发) ;
[19]国家973项目(2009CB219608):煤层气开发多分支水平井控制机理;
[20]国家重大专项:超深高压砂岩气层试井分析方法及产量变化规律研究(高压气藏高效安全开发技术研究2011zx05015-002);
[21]国家重大专项:低渗、特低渗油藏相对高产富集区地质控制因素研究(低渗、特低渗透油气田经济开发关键技术2011zx);
[21]国家重大专项(2011ZX05046):裂缝性砂岩储层污染评价及产能预测技术研究。
四、研究成果
1、论文著作
[1]低渗非达西渗流煤层气羽状井开发机理研究,地质学报,2008,82(10);
[2]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煤层气羽状水平井开采数值模拟研究,石油学报,2006,27(4);
[3] Mechanism of Increasing Production of Coalbed Gas for Pinnate Horizontal Well and Sensitivity Effect of Parameters on Gas Productio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5, 50(S1);
[4]煤层气羽状水平井开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增产机理,科学通报,2005,50(SI);
[5]A Simple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Radius of Investigation for Non- Newtonian Fluids and Other Non-Ideal Systems,SPE 37410;
[6] Relation Between total Skin Factor and Individual Layer Skin Factor in Well Test of Multilayered System,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6, 41(1);
[7]多层合试总表皮系数与分层表皮系数之关系,科学通报,1995,40(18)
[8]聚合物驱油机理和应用,石油学报,1994,15(1);
[9]Study on the Mechanism and Establishment of Mathematical and Parameteric Models of Polymer Flooding,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3,38(10);
[10]聚合物驱数学模型、参数模型的建立与机理研究,科学通报,1992,37(18);
[11]井格块等效半径与视表皮系数的计算,石油勘探与开发,1991,18(4);
[12]聚合物驱数值模拟主要参数的确定,石油勘探与开发,1990,17(3);
[13]塔河油田奥陶系断裂分形特征及与油气运聚关系.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2):736-740.;
[14]煤层气开采的二维非平衡吸附模型[J].天然气工业,2005,25(6):81-82.;
[15]定向羽状分支水平井开发煤层气现状及发展趋势[J].钻采工艺,2004,27(2):4-6.;
[16]吉林乾安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1):104-107.;
[17]A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6):101-104.;
[18]Influence Factors for the Productivity of Fractured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2014,52(132-138);
[19]The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Geological Modeling of C7 in An83 Well Block.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4.;
[20]修正岩石压缩系数的页岩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及储量计算[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34(4):471-474.;
[21]致密油藏多级压裂水平裂缝井不稳态产能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35(1):138-142.;
[22]储层损害定量评价软件研制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4,35(4):1439-1446.;
[23]对数坐标系下图形缩放算法研究及VS2010实现[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4):205-216.;
[24]含局部不渗透区碳酸盐岩油藏产量变化规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39-42.;
[25]Graphic translation algorithm research and the realization of man-machine interaction in the semi-logarithmic coordinate system[J]. Journal of Computations & Modelling,,2013, 3(4):311-329.;
[26]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Swabbing Wells Liquid Recovery Interpretation Software,Proceedings-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s in Bio-inspired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IBICA2011,P257-260,Shenzhen,2011.12.15-18.;
[27]抽汲井液面恢复解释软件的研制与应用[J].断块油气田.2012,19(6):775-777;
[28]抽汲井液面恢复解释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J].油气井测试,2013,22(2):38-41.;
[29]泥页岩储层试井解释软件的有限状态机设计与实现[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4,36(5):111-115.。
2、科研教学奖励
[1]“八五”攻关项目:利用地层测试资料对油藏进行早期评价的研究及应用,获总公司99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重点工程项目:测试资料的非常规解释方法研究,2003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项目:深井测试技术(高压气井测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二等奖;
[4]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井下储集层含油气性早期评价技术研究,2003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特殊油气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和软件开发,200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6]储层损害试井定量评价方法研究和软件开发,2006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江汉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200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8]变形介质油气藏工程计算预测方法和应用,2007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9]中西部山前带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方向,200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0]煤层气经济开采增产机理研究,2009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1]变形介质油气藏工程实用软件开发与应用,201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12]裂缝性砂岩储层产能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2011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3]低孔裂缝性砂岩储层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2013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